1
昨天卢大佬来找我,于是我成为了他从日本回来的紧凑行程的一环。
最开始和卢大佬认识是自己参加了一个绳缚教学,卢要找个模特,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应征了。后来卢去日本之后,有表示想进入一段关系的想法,我用异地推脱了,也没有明确拒绝。于是随着疫情解封国际航班,也迎来了这个不得不面对的会面。
其实还是挺抗拒和卢进入一段关系的,不管是对方家族催婚,还是对方期待买房子结婚生娃,还是跟一个男人谈恋爱背后的社会期待,感觉自己内心都在强烈抗拒。卢在公司KFC问我,为什么要骗他,我明明只喜欢女生!我沉默。卢生气。但是我不想安慰,只想结束这段关系,以一种朋友的姿态。对不起,吃点鸡块吧;这里还有鸡翅。
卢趴在桌子上难受的时候,有一瞬间觉得,也许我努力安慰一下,就可以开始一段恋爱了。经历过几段亲密相处之后,自己相信自己更有恋爱技巧了,但是却猛然发现自己还是没有能够爱上眼前这个人。内心也有一丝担忧:随着我的经历和阅历越来愈多,自己的要求越来越多,那个我想进入一段关系的人,永远也不会出现?
在羽毛球场栏杆边,卢问我,我喜欢什么类型。应该也不是第一次想这个问题了。
如果我喜欢一个人的文字,那么我会喜欢那个人。会因为看了一些文字,觉得自己了解对方,懂对方,或者对方了解我的某些感受——感受会像冰山浮出水面一样出现在阅读之后。文字中真的可以不经意流露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,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状态……当然也有私心的部分,比如会期待对方也喜欢我自己的文字。
如果我喜欢和一个人一起运动,那么我会喜欢那个。规律的运动是我自己的生活routine,加入routine意味着很多机会一起相处、一起努力。这样的陪伴和运动中的多巴胺相伴,真的很开心~同时自己也是有经历过运动损伤以及运动addictive的人,于是对方也沉溺于某个运动的话,可能也会更能体会我的心境吧。可以一起运动也暗示了对健康的追求一致,生活routine的一致。
其他的话,可能就是我给宝玲的答案,我喜欢喜欢我的人。卢说,谁会不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啊。确实,知道自己被喜欢着,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喜欢,以及确信自己的喜欢会被对方接受,实在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。
这样想来,好像也蛮容易遇到的吧,自己这么花心,又这么会讨人喜欢。
只是确信,还是有点难的。
2
卢要我一个说法,说我为什么当初答应他不是异地的话可以试一下,而现在他出现了,我却只能回答沉默。
我真的喜欢吗?今天工作好累,明天要打球好开心,朋友手里有我家的备用钥匙真的很感激……思考宇宙哲学的时候,总是会有一些琐事涌上心头。似乎自己生活中,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关系。没有很多生活交集的时候,总是很难把这个放在心里面去思考。加之开头又听一通催婚压力,以及卢的好基友及其女友的“令卢向往的生活”,于是感觉似乎这段关系的功利性更强一些,比如只是想借助一个女生进入一个自己向往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。可能,自己对亲密关系,更需要现实中相处中彼此了解带来的安全感;彼此生活先有交集,然后再去进一步,这样更能接受一些吧。
又想到当时和宝玲分手的理由之一,是因为自己总是觉得宝玲只是想住我的房子,不是真的喜欢我。即使是后面相处了两个月,因为没有去直面房子的问题(比如宝玲有自己的房子之后还愿不愿意来找我,或者我愿不愿意去找宝玲),最后还是没有平息这个巨大的不安全感。不过,在分手后,宝玲问我要不要找她,我还是拒绝了……可能那个不够喜欢的人,是我吧。
自己的安全感有时候又感觉有点过分简单,可以热水洗澡,可以晒衣服,衣服可以干,可以有一个安静的床睡觉,窗帘遮光,这样就会很开心。加之规律锻炼,规律三餐,好友相聚,工作可去,有书能读,便觉安全感加倍。也或许,是因为这样的生活其实在北京成本真的有点高,于是才会害怕打破自己目前生活的规律,去投奔另一个人的房间,另一个人的作息,另一个人的生活,以及两个人中的问题和疑惑。于是生活的压力便渗透到了亲密关系中,让我更难去相信或者依赖一个人,去经营两个人的生活。
可能自己还有一根隐蔽的天线,时刻接受着外界不安全的信号,有时候自己敏感易疲劳到,接收到一点一滴,就会想,要不要算了吧,然后退回自己的壳壳里。
这个时候自己经常在日记里狠狠写道:胜利属于勇者。
3
不过,当一个事情已经到了要拷问勇气的程度的时候,往往是自己底气用尽的时候。于是会问自己,我当时答应下来的时候真的喜欢对方吗?还是只是说了200分,心里喜欢着50分,最后做了100分。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欺骗吧。没有真心可以付出的时候去参加爱情的赌博,也没有筹码可以押。于是我们继续用行为给彼此提供安全感,一边在内心告诉自己再磨合一下,在一天天磨合中慢慢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答案。
于是想到了一个疲惫磨合的例子,是来自一个朋友的讲述,她和我的一个学姐在谈恋爱。两人总是吵架分手,但又能奇迹般若无其事地复合;不过两个人的关系也会像橡皮筋一样,随着每一次拉扯,橡皮筋越倾向于塑性形变,慢慢再也回不去最开始弹性满满时候的样子了。
那个朋友说,自己会复合那么多次,在争执之后努力那么多次,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很渴望保持生活的平衡。可能大家对亲密关系,总是带有理想主义的期待吧;但是磨合总是有损的,只有一个人维持平衡的跷跷板,尤其疲惫而摇晃。长此以往,有意在两个人生活中维持的平衡的那个人,有一天也会被背后劳作的疲惫感打破。可能婚姻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出现的,使用法律、人际关系、财产来约束跨越人与人的距离,从而缓解彼此离开的冲动。理性总指向外界规则,而感性往往指向自身感受。这样看,或许婚姻是一种理性约束感性的行为。有一个调侃是,女同性恋在一起之后会火速同居、养猫;可能同居和养猫带来的安全感也是类似的吧,用理想的生活规约自己肆虐的情感冲动。这种理想的生活可以是社会构建出来的,也可以是两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自己构建出来的。
4
另一个关于安全感的思考,和边界感有关系。有时候边界感打破也会带来不安全,或者为了更多安全感,自己会保持一个比较疏远的人与人的关系。就像在逛展的时候,因为想要跟陌生人保持距离,会情不自禁远离人群,自我疏离步步倒退,直到展览的出口。
有时候自我的边界感和亲密关系是冲突的。如果用privacy来指代这种边界感可能更为明显一些:当我们keep our privacy的时候,其他人了解我们这一部分的能力也随之keep away。所谓秘密大概也是这样。于是人与人要变得亲密,需要分享秘密。
有一次打完球,医生说想去喝杯咖啡。于是和小丸子,医生一起去转了一圈。北京夏末的夜晚很凉爽,空气中已没有水蒸气的沉闷,甚至有了一丝秋风的肃杀。医生问我,我有秘密吗?
于是讲到了以前拒绝我的一个姐姐,当时也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和她相处的,也是打羽毛球。因为对方不想公开这种暧昧,于是变成了我们两人的秘密;最后也止步于暧昧,随着彼此拥有新的生活,边界逐渐越来越远。一如当时初次相识,彼此相约很多一起做的事情,边界越来越近一样。想到这样的变化,还是会觉得,秋天真的很肃杀啊!
相比而言,夏天似乎是一个黏腻的季节。今年夏天认识了宝玲,起因也是自己同居好奇心作祟——对两个人一起的生活好奇远大于对对方这段感情的责任心,于是用120分的行动掩盖了80分的喜爱,打开了一个构建两个人的生活的通道。虽然度过了无数无话不说的夜晚和漫无目的的休息日,但是到了触及到自己不安全感的地方还是会觉得有口难开。总觉得说出来的话会迎来腥风血雨,于是便想要保持这个边界,自己处理好了再一起面对。面对对方直接流露出的不安全感也是,总想,是不是自己离开会更好一些。彼此的边界互相触碰的时候,才知道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,也知道自己在悉心维护不被碰触的地方是多么柔嫩。
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更放得开一些,更能袒露自己的内心想法于他人。可能语言和动作表达是需要技巧的,但希望所有的行动都可以不负真心。
5
吃完饭送卢大佬到地铁站。听到我要去工位拿东西,卢说,我就不去了吧,我在电梯间等你。最后到地铁安检口,他说,再见啦,于是潇洒走入,刷卡,上扶梯。可能保持边界也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自我恢复。我也不知道如果他进去之后回过头来看我的话,我的热情再见会不会再次伤害他。可能相见不如怀念也是这样的道理。
回去的路上没有带耳机听歌,这样骑车速度会快很多。周五夜晚的街道人和车都少了很多,路边也有一对一对情侣出没。当年可能我和某人也是其中的某一对,被某个飞驰而过的共享单车骑手尽收眼底。自己究竟有多久没有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快乐了呢?现在又有多么怕进入一段关系呢?可能是今天和卢大佬见面给我留下的两个问题。在和大家相处的时候留意到对方情感的变化会很开心,感受到其他人的善意的时候会很开心,但似乎不是亲密关系也可以;自己会把情感转化成语言,告诉其他人的时候,也会很快乐;知道有人对自己是好奇的时候,也会觉得很快乐;这些感受让自己变得更外向了,更愿意与人相处了。虽然有时候会被调侃是敷衍,但是我想我是真的很喜欢。
总之就是这样啦….可能一次拒绝别人也是对自己追求的事情更坚定的表现,这次拒绝也不是因为自己在逃避自己的情感,而是真的不可以。至于以后面对自己真的喜欢的人的时候,虽然不安全感依然常在我心,但慢慢相处,应该总会有打开自己的那天吧!(标准期待展望式作文结尾)
Note: 卢大佬很喜欢星际牛仔的Spike,所以题目叫做Spike back~